眼底和近视手术的关系十分密切,如果将我们的眼球比作一部照相机,眼底就是相机里的底片,最终成像和眼底密切相关,眼底如果有病变,术后视力肯定会受影响。 随着眼科技术的发展,眼底检查大概有以下几种方式:
眼底照相检查
除了常规眼底镜和B超,眼底照相技术也是不断发展的,由早期的30度—60度成像范围发展到如今200度甚至更广。代表性的有欧堡、蔡司、尼德克三台超广角眼底照相机,它们除了成像范围广,还具有成像快、穿透力强、清晰度高、真色彩、免散瞳等优势。可以清晰观察到眼底出血、视网膜脱离等眼底病变,还能进一步放大分析病变位置及程度,为眼科医生确诊眼底病变提供精准诊断依据,真正实现“眼底一张照,眼病全知道”。
扫频OCT检查
眼底照相机及常规眼底镜大多作为眼科常规检查项目,对眼底进行初步检查,但对一些深层次的病变无法准确评估。因此对于初查患者往往需要联合其他检查项目如OCT——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可根据眼球不同组织特性,采用光干涉对玻璃体、视神经、黄斑及视网膜各层显影,分辨率高,可重复性强,对于深层或微小病变有独特辨别优势。周教授在国内率先将OCT检查引入近视激光手术术前检查中。
先进的拓普康扫频OCT,相比较普通OCT,扫描速度高达10万次/秒,速度更快,时间更短;扫描范围更广,涵盖黄斑和视盘的12mm区域;穿透力更强,可以清晰显示脉络膜及巩膜图像。
眼底病变治疗
眼底检查如果出现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裂孔、限局性视网膜脱离等病变,可以运用眼底激光来治疗。经过医生检查病变稳定,过一段时间还可以做近视激光手术。如果是其他病变,则需要尽早就医。
预防眼底病变的关键就是要定期检查,高度近视患者至少1年检查一次,对于发现存在视网膜变性、裂孔、限局性脱离者,应尽早进行激光治疗。对于高度近视已有眼底病变者,应做到至少3到6个月复查一次眼底。
免责声明:文章和图片由网友自由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受欢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