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
低龄儿童近视防控常见误区
我国近视人数约7亿,近视低龄化趋势明显。暑假是近视防控关键期,家长应减少孩子电子设备使用,增加户外活动,定期检查视力。发现“对眼”或视力异常应尽早治疗,以免形成弱视。
迎客松在崖边上
不得不说,近视已经成了全民难题。
我国是世界第一近视大国,近视人数约达7亿。我国近视眼发病更是呈现出年龄越来越小、度数深的比例增加、患病率居高不下的特点。
当下正值暑假,更是孩子们迈向所谓的“假性近视”“真性近视”的“危险期”!如何有效延缓孩子近视度数增长?当发现孩子“疑似近视”时,家长第一时间该做什么?

孩子“假性近视”要戴眼镜吗?
所谓“假性近视”,其实是指用眼过度后睫状肌出现调节痉挛。这是一种“眼睛疲劳的状态”,它不仅存在于近视眼,远视眼、正视眼,也有可能存在于正常眼,只要通过适度休息就可以缓解。
来听听专业医生如何解读“假性近视”。
一旦戴上了眼镜,近视度数会越来越深?
首先回答问题:戴不戴可能都会加深度数。
据实验研究表明,戴眼镜,而且戴度数刚好的眼镜,有利于控制近视的发展。
暑假其实也可以是“近视管理黄金期”
只要家长采取恰当策略,加强预防与干预措施,暑假同样能够转变为孩子近视管理与矫正的黄金期。
做好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设备的管控,降低孩子用眼负担。
多多带孩子户外活动,让阳光刺激眼睛分泌多巴胺,减缓眼轴的增长。
定期带孩子进行视力检查,及时干预过快增长的近视度数。
“对眼儿”没关系,长大就好了
人们常说的“对眼”,医学上叫“内斜视”,婴幼儿的内斜视有真假之分。假性内斜视是由于宝宝鼻骨未发育完全,鼻梁宽且扁平,只是外观看起来像内斜视。这种假“对眼”随着年龄的增长,外观会逐渐改善,“对眼”自然消失。
有的“对眼”是真的内斜视。内斜视是儿童常见眼病,会影响宝宝的视力发育,还会影响立体视的发育,限制长大后职业的选择,需要尽早治疗。
家长一旦发现宝宝有“对眼”,应及时带宝宝找专业的眼科医生检查,明确是否是真性内斜视,不要盲目等待其自然好转,而耽误孩子的治疗。
孩子视力不好不用担心,长大就好了
若检查发现孩子视力异常,家长一定要重视。6岁以前是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段时间内孩子存在斜视、远视、近视和散光、先天性白内障和重度上睑下垂等眼部异常,都可以表现为视力差,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视觉发育,从而引起弱视,导致长大后即使戴眼镜视力也不能恢复正常。所以孩子视力不好应及时矫治,积极促进视力发育,以免形成弱视。
免责说明:本文由网友自由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最受欢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