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

[高考生摘镜]手术方式多样,如何选择呢

高考后摘镜热潮涌现,近视手术选择繁多。角膜激光手术包括准分子、半飞秒和全飞秒,眼内晶体植入术(ICL)适合超高度近视。术前检查和年龄要求是关键,术后需注意并发症。

效恪

2024-06-14 11:33:35
0
收藏

  高考后迎“摘镜热潮”,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手术来实现“摘镜”的梦想。然而面对半飞秒、全飞秒、ICL等诸多让人眼花缭乱的近视手术,许多人无从选择。怎么选合适?来听听专家的建议。


  近视矫正手术指的是通过手术的方式,让近视眼的人在不戴眼镜的情况下看清远处。目前,开展的近视矫正手术方法比较多,但总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角膜激光手术,一类是眼内晶体植入术(ICL)。


  1、角膜激光手术


  角膜激光手术随着设备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准分子激光、半飞秒激光、全飞秒激光(SMILE)三个阶段。简而言之,基本原理都是通过对角膜的切削,调整眼球屈光度,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


  准分子激光手术:按手术方式又分为表层手术和机械刀LASIK手术。


  (1)LASIK:是由手术医生用角膜机械刀板层刀,手工制作掀开式角膜瓣,然后再用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进行角膜切削。术后视力恢复快,但缺点机械刀制瓣会有一定的风险,可能发生角膜瓣方面的并发症,术后在外力作用下有角膜瓣皱褶和移位风险。


  (2)表层手术:PRK、LASEK、Trans-PRK(smart)都属于表层手术,它们是在角膜上皮下行激光切削,也就是在角膜表层手术,这样剩余的角膜组织多,安全性较高。因为表层手术没有角膜瓣,所有角膜瓣相关的并发症都不存在,也不存在角膜瓣移位的风险,所以特别适合从事对抗性活动的职业,例如军人、警察、运动员等。但表层手术比较适合600度以内近视患者,另处表层手术有2个缺点,一是术后有3天左右的眼部疼痛不适感,另外就是视力恢复慢一点,要2周左右。


  半飞秒激光手术(飞秒LASIK):相对于机械刀的准分子激光(LASIK),用飞秒激光代替机械刀制作角膜瓣,再用准分子激光进行角膜切削。其制作角膜瓣更安全更精准。不过上述两种方式,都会有约20mm切口,而且由于使用了准分子激光,手术激光过程中会闻到焦糊味。半飞秒、准分子激光手术矫正的近视度数在100-1200度,散光600度以内。


  全飞秒激光手术:更为先进,不需制作掀开式角膜瓣,而是用全飞秒激光治疗仪在角膜上进行切削,然后通过一个2毫米的微小切口取出。因为弯弯的小切口如同笑脸,而且全飞秒激光手术英文缩写是SMILE,所以又被称为微笑手术。全飞秒激光手术矫正的近视度数在200-1000度,散光400度以内。由于无需机械刀,激光扫描时更低眼球负压吸引,切口只有2毫米左右且无角膜瓣,所以它和表层手术一样没有角膜瓣的烦恼,也特别适合从事对抗性活动的职业,而且全飞秒术后视力恢复快,无明显不适感,因此全飞秒激光是目前受医生和患者喜爱的手术方式。


  现在一些手术方式,如“超飞秒”、“飞秒全激光”等,其实“半飞秒”手术的概念变化,判断的标准在于是否用到“准分子”激光设备,只要用到准分子激光,都属于半飞秒范畴。


  2、眼内晶体植入术


  眼内晶体植入术(ICL)也就是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它在保留我们自身晶体情况下,植入一枚薄如蝉翼的透明晶体来矫正近视。


  ICL可矫正至1800度的近视,且不切削角膜,术后视觉质量高,尤其超高度近视的效果明显优于角膜激光手术,另外ICL大的优势是可逆,如果患者术后对矫正效果不满意,可以取出晶体,让眼睛恢复到手术前状态,这是角膜激光手术没有的优点。正因为这些优点,近年来ICL手术量突飞猛进,已成为与全飞秒相媲美的手术方式。


  近视术后两类人群要注意


  判断能不能做近视矫正手术,适合哪种手术,关键在于术前检查,根据角膜的厚度、屈光度、角膜形态和眼底情况综合判断。并且近视矫正手术对年龄有一定要求,好在18-40岁之间进行手术,术前近视度数要稳定两年以上。患有眼科炎症性疾病或全身严重疾病如红斑狼疮、风湿病、甲亢等患者都不建议手术,妊娠或哺乳期女性也不宜手术。


  近视矫正手术后并非一劳永逸,两类人群在手术后要尤其注意。专家提醒,一类是18岁左右激光手术患者,因为参军、升学等原因,必须进行视力矫正,由于年龄偏小,度数尚未稳定,术后可能出现近视反弹。一类是超高度近视,近视度数在800度以上,因为切削的角膜组织量多,术后也有回退可能,所以这类患者选择ICL手术更佳。此外,高度近视患者即使做过矫正手术,但他们的眼睛还是高度近视,只是不戴眼镜而已,所以术后还是要注意视网膜脱离、青光眼、黄斑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要定期检查眼底和眼压。


  免责说明:本文由网友自由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