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
眼轴一样,为什么近视度数却不同
眼轴长度影响近视度数,但相同眼轴长度的人近视度数可不同。近视由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和晶状体屈光力共同决定,其中角膜曲率和眼轴长度为主要因素。
深海珍珠
在近视检查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那便是眼轴。眼轴是指眼球前后的长度,一般情况下,近视度数越高,眼轴越长。
在临床检查中,我们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同样的眼轴长度,有的近视了,有的却没有近视?这是为什么?

屈光度数是由什么决定的?
我们的眼睛就像一台照相机,眼睛之所以能看到东西,是光线进入眼睛后,通过角膜、晶状体等一系列折射,最终在视网膜上聚焦形成清晰的图像。
而近视就相当于我们这台照相机对不上焦了。
眼球的这套“对焦系统”,就算我们常说的屈光状态,主要是由角膜曲率、眼轴、晶状体屈光力共同决定。任何一项的变化都会造成屈光不正。
1、角膜曲率
角膜曲率是指角膜的弯曲度,相当于照相机前方镜头向前突出的半球形表面的弧度,它代表了角膜曲折光线的能力。
每个人的角膜形态就像指纹一样,皆不相同。正因角膜形态的独特性,所以角膜曲率也不一样。
如果曲面越弯,角膜曲率就越高,光线的汇聚能力就越强,视物会提前汇聚在视网膜之前,形成了近视;
如果曲面越扁、越平,聚光线的能力就越低,光线汇聚就会越弱,视物大部分汇聚在视网膜之后,形成了远视。
正常的角膜曲率在40D-46D之间,角膜曲率越大,意味着角膜凸起的程度越高,近视的概率也会随之升高。
2、眼轴长度
眼轴指的是从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的距离,直白讲就是眼球从前到后的长度。
刚出生时,眼轴较短,约16.5mm,人眼处于远视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逐渐变长,直至成年后,眼轴发育才逐渐稳定,约为24mm。
如果眼轴发育过快,就会形成近视。近视后,眼轴长度每增长1mm,大约对应200-250度近视。
3、晶状体的屈光力
晶状体屈光力相当于相机镜头的变焦能力,屈光力减少会使眼球屈光状态向远视发展,屈光力增加会使眼球屈光状态向近视发展。
目前,我们还无法直接测量晶状体的屈光力。
眼睛的屈光状态由以上三者的不同组合变化来决定。其中,因为晶状体屈光力变化相对缓慢,所以角膜曲率、眼轴长度是决定屈光状态的主要因素。
由角膜曲率过于“陡峭”引起的近视叫曲率性近视,一般来说眼轴也不长;由眼轴变长导致的近视叫轴性近视,主要表现为眼轴增长。
一般来说,相同近视度数,轴性近视的患者眼轴长度较曲率性近视患者长,因此出现眼底并发症的风险也更大。
综上,我们就可以知道:相同近视度数的人,他们的眼轴长度可以相差很大;同样的,相同眼轴长度的人,他们度数却不一样啦。
免责说明:本文由网友自由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最受欢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