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

高度近视的3个危害,走进了解一下

青少年近视问题严重,家长需正确认知防控,高度近视易致不可逆致盲眼病。近视度数增长,眼球变长,视网膜变薄,增加失明风险。需区分普通与病理性近视,及早干预控制近视进展。

虾仁不眨眼

2024-05-22 08:59:04
0
收藏

  青少年近视问题越来越严重,很多家长甚是焦急,也在想方设法采取措施进行防控。不过,有些家长对于“防”的认知却有偏差。近视防控“防”的是高度近视带来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而不是摘眼镜,更不是治愈近视。高度近视一般是指600度以上的近视。


  高度近视有什么危害?


  1、近视后眼轴加长,视网膜、脉络膜等结构变薄,周边视网膜营养供应不足,可导致视网膜变性,玻璃体混浊牵拉视网膜,导致视网膜裂孔,严重可导致视网膜的脱离,严重影响视力;


  2、视网膜出血,若黄斑部出血可严重影响视力;


  3、高度近视的人群发生白内障及青光眼的几率较正常人高。


  “每增长100度,孩子离致盲性眼病近一步”据北京多项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高度近视已经成为我国首位不可逆致盲性眼病,且朝着低龄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婴幼儿出现了高度近视。到2050年时,因高度近视性导致的黄斑病变而视力受损视力障碍人群,将达到到5570万人(5.7%),其中1850万人将失明。然而很容易让人忽视的是:这些威胁视力的视网膜变化常常发生在生命后期(50岁以后),而且是无法治愈的,但近视却是在儿童时期发展的。


  高度近视为什么易失明?


  这是由于近视度数平均增加300度,眼球前后径长度大概会增长1mm。因此随着度数的增加,眼球会变得越来越长,从而使得眼球壁变得越来越薄。相应地,脉络膜、视网膜都会变薄,从而发生视网膜脱落、黄斑病变、青光眼等致盲性眼病的风险均会大大增加。


  高度近视失明可能性大吗?


  也不是。这里我们要区分一下普通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普通高度近视,就是虽然你的近视度数超过600度(或等效球镜超过800度),但是目前的你的度数已经基本稳定下来,每年不再继续加深了,矫正视力也能达到1.0,并且从眼底来看,与正常人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病理性近视,是指25岁之后,你的近视度数还在不断发展,伴随着眼球也会越来越长。因此从眼底来看,视网膜变薄,还可能出现其它病变,矫正视力也不断下降,可能失明。


  对比一下,我们就能看出两者的区别。病理性近视患者的眼底视网膜、脉络膜都明显变薄,视盘周边的萎缩弧明显,黄斑区也有病变,血管也都变得很细。


  一旦发现近视,要及早干预


  早干预,才能更好地掌握儿童青少年的眼轴增长状况,帮助做好近视控制。目前近视的干预包括矫正以及减缓进展。其中延缓近视进展,更多用于青少年近视的控制中。


  免责说明:本文由网友自由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