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炎
要想有效治疗细菌性结膜炎 先找准病因才能对症治疗
春季空气中的花粉、尘螨比较多,会引起过结膜炎发作。主要表现为眼痒、眼红、异物感伴有粘稠的白色分泌物等症状。同时,很多病人会合并过敏性鼻炎的发作。结膜炎的病因有很多,要想有效的治疗,必须要先找准结膜炎的病因,才能对症治疗。
羡慕别人不如完美自己
细菌性结膜炎是细菌感染所致的结膜组织炎症性疾病,常见于春秋季,多数为散发性病例,主要分为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慢性卡他性结膜炎、淋菌性结膜炎、膜性(白喉性)结膜炎等。
主要致病原因
1、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常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Koch-Weeks杆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化脓性链球菌平常可寄生于结膜囊内,不引起结膜炎,但在结膜存在病变及局部或全身抵抗力降低时,可引起急性结膜炎发作。该病主要通过分泌物的直接接触或污染洗脸用具等传染,常在春秋两季流行。
2、膜性结膜炎?
常见致病菌为白喉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侵袭力弱,但能产生强烈的外毒素,为其主要致病因素。
3、淋菌性结膜炎?
常见致病菌为淋病奈瑟菌,该病多发于免疫力低下者、新生儿等人群。
典型症状
1、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1~3天,急性起病,通常3~4天病情达到高峰,随即逐渐减轻,约2周便可痊愈或转为慢性。多为双眼同时或先后相隔2~3天发病,患者自觉畏光、流泪、有烧灼感、患眼刺痒如异物感;由于分泌物多,晨起睁眼困难;当病变侵及角膜时,畏光、疼痛及视力减退等症状明显加重。少数患者可伴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全身症状。眼部检查可见眼睑轻度肿胀,结膜充血呈鲜红色,以穹隆部和睑结膜较为明显,角膜、结膜表面、睑缘等处有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覆盖。严重者结膜表面可覆盖一层伪膜,所以又称假膜性结膜炎,同时结膜下出现散在出血斑点以及并发卡他性角膜边缘浸润或溃疡,病变开始呈浅层点状角膜浸润,位于角膜缘内侧,以后浸润互相融合,形成弓状浅层溃疡。痊愈后可遗留云翳。
2、慢性卡他性结膜炎?
患者往往自觉症状较轻,主要为眼痒、干涩感、刺痛、异物感、眼睑沉重及视力疲劳,常在下午、晚间或阅读时症状加重。轻者眼部检查仅表现为结膜轻度充血,会有少许黏液性、黄色或白色泡沫样分泌物。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下,可出现睑结膜充血、肥厚、粗糙、有少量乳头增生和滤泡。
3、淋菌性结膜炎?
成人淋菌性结膜炎潜伏期为10小时至3天不等,双眼或单眼发病。病情发展急剧,眼睑高度红肿疼痛;睑结膜明显充血,伴小出血点或假膜形成;球结膜水肿;常有耳前淋巴结肿痛。发病初期,分泌物为浆液性或血性,3~5天后,眼睑肿胀有所减轻,变软,继而大量脓性分泌物流出,此时分泌物中有大量淋球菌,约经2~3周,脓性分泌物逐渐减少,但分泌物中仍有淋球菌,有感染性,随后结膜水肿消退,睑结膜高度肥厚、表面粗糙,可持续数月之久。后炎症消失,睑结膜上可遗留深瘢痕。角膜并发症几乎不可避免,重者可并发角膜溃疡和穿孔。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是新生儿眼部炎症中严重的,曾是新生儿重要致盲原因。潜伏期2~5天者多为母亲产道感染,出生7天后发病者为产后感染。发病初期睑结膜和球结膜水肿、充血,分泌物为水样、血清样、血性,进展快,发病数小时后出现大量脓性分泌物。角膜溃疡穿孔,虹膜脱出,继发眼内炎,失明。
4、膜性结膜炎?
因病变侵入结膜组织深浅不同而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病变仅侵入浅层结膜组织时,在结膜组织上形成单纯性灰白色膜,其下方的结膜充血水肿,炎症可逐渐消失,不留痕迹,一般无严重角膜并发症。当病变侵入结膜深层时,会产生厚的坏死性膜样渗出物,睑板和穹隆结膜高度肿胀、浸润,眼睑不易翻转,睑裂粘连,累及角膜。伴随乏力、发热等全身症状,合并鼻咽部白喉,可出现昏迷,有时还可引起肾炎及眼外肌麻痹。
诊断与治疗
1、应尽早局部应用能覆盖常见病原菌的抗菌药物进行经验治疗;
2、患眼分泌物较多时,可先用灭菌生理盐水、3%硼酸清洗结膜囊,切忌包扎;
3、白天用抗菌滴眼液,睡前用抗菌眼膏;
4、伴有咽炎或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或流感嗜血杆菌感染者,应同时口服抗菌药;
5、淋病奈瑟菌感染者应及时全身足量使用抗菌药物,并同时对密切接触者中淋病奈瑟菌感染患者或病原菌携带者进行治疗;
6、对经验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应进行结膜囊分泌物涂片及培养,查明病原菌后进行药敏试验,以调整用药。
免责说明:本文由网友自由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