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

说到白内障 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说到白内障,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这即将到来的缤纷夏季,祝愿大家都能拥有清晰明亮的“视”界,摆脱朦胧世界,享受轻松畅玩的喜悦与满足

个人电话

2024-05-09 10:19:12
0
收藏

  说到白内障,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白内障即透明的晶状体变浑浊。如果把眼睛比作照相机,晶状体就像镜头,正常情况下,晶状体是透明的。任何原因导致晶状体透明度降低或者颜色发生改变,引起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均称为白内障。


  但是,你真的了解白内障吗?


  为什么会得白内障?


  白内障产生的原因包括发育异常、老化、遗传、眼部其他疾病、代谢异常、营养不良等,其中,年龄是常见的原因。人到中年以后,很多身体器官都会出现老化,而晶状体的老化表现为透明度下降,引起老年性白内障。


  高度近视也是引起白内障的重要原因,在近视状态下,玻璃体容易出现液化,导致眼内的微环境发生改变,晶状体容易出现浑浊。


  其他因素,例如紫外线、服用激素类药物、眼外伤、糖尿病等也会导致白内障。值得一提的是,切忌用筋膜枪按摩眼眶及眼周,以免损伤晶状体,导致外伤性白内障或晶状体脱位。


  自测白内障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很可能患有白内障——


  视力明显减退,视物模糊;


  对亮度、色彩的敏感度降低;


  眼前出现固定位置、大小和形状不变的黑点或暗影;


  单眼有复视症状,一只眼睛看东西出现重影;


  有虹视症状,看到光线周围有彩色晕光;


  老花眼的症状减轻了,不戴老花眼镜也能看清。


  当然,比起自测,还是建议40岁之后的中老年人每年定期到眼科医院进行眼健康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


  如何治疗白内障?


  手术是白内障的治疗手段。如果白内障得不到及时、合理的医治,任其发展,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继发性青光眼、葡萄膜炎等并发症,过熟的白内障还会诱发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加大手术难度,终带来致盲的风险。


  白内障一旦满足手术指征便可手术,宜早不宜迟。


  易患白内障人群


  白内障并不仅仅是中老年人的“专利”,以下这些人群也容易患有白内障——


  长期照射紫外线或放射线


  阳光中含有紫外线,过量紫外线会导致晶状体蛋白变性,诱发白内障。因此,生活在日照比较强烈的地区(如:高原、海边),或是长期从事户外工作的人,容易提前患上白内障。长期接触紫外线的人群,要注意在生活和工作中配戴护目镜、帽子来预防白内障。另外,有些工作者长期接触放射线,也会促使白内障过早形成。


  白内障家族史


  白内障也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先天性白内障患者中,大约有1/3是由于遗传引起的,因此,有白内障家族史的人群要注意,可在孕期做遗传性眼病的基因检测,宝宝出生后定期带孩子做眼科检查,平时也要多多观察孩子的行为和眼睛。


  全身性疾病患者


  患有葡萄膜炎、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晶状体营养和代谢疾病的患者,有可能提前患上白内障,要注意定期做眼部检查。


  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


  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可能会加速晶状体的增生,导致晶状体混浊,诱发白内障。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也是青光眼的病因之一。


  高度近视人群


  高度近视者往往会提前患上白内障,且白内障的进展速度会快。不过,由于高度近视者本身视力不好,所以可能会忽略早期白内障。建议高度近视患者每年进行眼底检查的同时,关注白内障。


  白内障能预防吗?


  对于白内障,特别是老年性白内障,虽然不可避免其发生,但可以延缓其进展速度。


  阳光强烈时外出,可戴遮阳帽或太阳镜等,保护眼睛不直接暴露于紫外线中,以便减少紫外线对晶状体的损伤;


  养成科学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阅读和使用电子产品,不要在昏暗的环境中用眼;


  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均衡、营养搭配合理、戒烟、戒酒、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积极防治慢性病,如糖尿病等,降低使用药物和减少外伤风险。


  基于如今的医学技术,白内障手术宜早不宜迟,等白内障发展到成熟期再手术,不仅会增加手术难度,也会增加手术风险,影响治疗效果。


  文章来源:网络


  免责说明:本文由网友自由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