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

家长对小孩近视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小孩子如果近视了,那么应该怎么办呢?需要做什么检查吗?近视上的误区,相信很多家长都不知道吧?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有哪些误区吧!

浮世清欢

2024-02-27 16:10:43
0
收藏

  近视一件麻烦的时候,特别是小孩子,带来的伤害很大。对于近视大家都知道吧?但是不少家长对小孩近视的认识仍然存在误区,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误区一:戴眼镜后不必复查了


  家长们在近视患儿戴上眼镜后,应定期带其去医院复查,每三个月至少应复查一次,这样才能及时了解近视患儿的病情变化。另外,对于没有患近视的学龄儿童,家长们也应定期带其去专业的眼科医院检查眼睛。因为视力正常的学龄儿童若不坚持科学用眼的话,其视力也可能下降。


  误区二:孩子上学后,才需要查视力?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上小学以后,用眼多,才需要检查视力。其实在儿童入园时(3岁左右)好到医院做一次散瞳验光检查。


  建立屈光档案,每年定期复查,一方面能预测孩子将来屈光状态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有助于尽早发现眼疾、屈光异常如近视、散光、高度远视、斜弱视等,筛选出近视眼“危险分子”,及时防控近视进展,提早进行干预。


  误区三:度数不高=假性近视?


  假性近视是指近距离用眼过度,眼睛的睫状肌调节紧张所导致的暂时性视力下降,经过休息或应用睫状肌麻痹剂滴眼后,视力能恢复正常。


  但在常规的医院检查中,已经散瞳验光,如果检查出近视度数,就不再是假性近视,即使孩子年龄小,度数小,也已经不是调节紧张性的假性近视。这时候,就该根据眼科医生的建议采取近视矫正措施。


  误区四:散瞳验光有害眼睛


  儿童验光需要散瞳,在消除调节作用的情况下验光。散瞳验光不仅可以避免睫状肌调节过强,而且还能避免由于调节痉挛而引起的假性近视。实际上散瞳对眼睛并不会造成伤害,散瞳后数日瞳孔即可自行恢复正常。


  孩子近视要选对矫正方法


  目前主要的矫正手段一般有两种:框架眼镜(凹透镜)、角膜接触镜(隐形眼镜)。对于伴随有双眼视功能异常的患者,还要配合视功能训练。


  1、普通单光框架镜


  常见、安全、经济的近视矫正手段,基本不存在禁忌症。不过,对于高度近视、屈光参差(双眼度数差别大)、高度散光的患者来说,矫正效果可能并不理想。配戴者需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定期更换镜片。


  适宜人群:适合所有人群。尤其是初发近视、度数较低的单纯性近视。


  2、周边离焦框架镜


  周边离焦镜片通过减少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不仅具有屈光矫正的功能,还可以延缓眼轴增长,有效防止近视增长。佩戴及护理和普通框架近视眼镜一样简单。


  适宜人群:年龄较小,近视增长较快,但不愿意或者不适合配戴角膜塑形镜的人群。


  3、角膜塑形镜(OK镜)


  是一种个性化定制的特殊“隐形眼镜”。采用反几何设计,晚上睡觉时配戴,可以改变角膜形态,白天不戴镜也能有清晰视力。除了提高裸眼视力,角膜塑形镜更是目前公认的控制近视增长有效的方法之一。


  免责说明:本文由网友自由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