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炎
病毒性角膜炎知多少 不容小觑它带来的致盲风险
角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主要由于各种治病因素导致角膜感染引起。因为角膜神经丰富,无血液循环,不易恢复,所以我们需对此重视。特别是病毒性角膜炎,发病率和致盲率均居角膜病的首位,不容小觑它带来的致盲风险。
许谁三生凄凉
“黑眼珠”医学术语为角膜,呈透明状,位于眼球外层,易受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侵袭,引起感染性角膜炎。其中,病毒性角膜炎是常见的,其发病率与致盲率均居角膜病的首位。患者就诊时常常抱怨病情反反复复发作,视力越来越差,让人十分难受。
什么是病毒性角膜炎?
病毒性角膜炎是由于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一种角膜炎症性疾病。其致病病毒有多种,其中单纯疱疹病毒是比较常见的类型,此外还包括带状疱疹病毒、腺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其病程较长、易复发,常因炎症的反复发作和长期不愈,加重损伤角膜透明性,导致视力下降,甚至造成失明。
为什么会反复发作?
初次感染后,病毒可潜伏在三叉神经节、角膜本身或小梁网、睫状体等周围组织,安营扎寨,伺机而动。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各种诱因的作用下,病毒可再次活化增殖,引起复发。据报道,6个月~5岁的儿童60%有潜伏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成人100%有潜伏感染。因此,是否发病、疾病的严重性和发作次数,与病毒株的毒力和宿主抵抗力有关。此外,目前的抗病毒药物仅能抑制病毒繁殖,缓解症状,维持病毒潜伏状态,并不能完全清除病毒。
什么情况下容易发作?
1、全身因素:感冒、熬夜、疲劳、精神压力大等引起自身免疫力下降;女性月经期;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
2、眼局部因素:屈光手术、白内障手术、角膜移植术等眼部手术后;眼部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滴眼液等。
如何治疗?
1、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包括全身和局部抗病毒药物的联合使用。足够剂量、足够疗程的抗病毒治疗才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减少复发。因此病变痊愈后仍需延续性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常用口服药包括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更昔洛韦,局部药物包括阿昔洛韦滴眼液、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等。需根据病毒种类选择适宜的抗病毒药物。
其他药物:根据病情可选择使用免疫抑制剂、人工泪液、促修复药物、散瞳剂、降眼压药物等。
2、手术治疗
濒临穿孔或者已穿孔者,应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反复发作形成瘢痕,严重影响视力者,可根据病情行板层角膜移植或穿透性角膜移植,宜在病情静止期进行。术后需全身应用抗病毒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免责说明:本文由网友自由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